Ⅰ.教学工作
果树栽培学,果树田间技术,果树修剪学,果树设施栽培学,参编果树栽培学、设施园艺学。
Ⅱ.科研工作
1、1982年,在田间教学科研实践中发现了山楂的喜光特性,纠正了以往教科书和科技读物中将山楂作为耐荫树种的误述。
2、1985年,揭示了花期喷布赤霉素抑制山楂花芽分化的机理,为山楂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3、1989年,发明了桃树绿枝扦插防腐技术,解决了国际上长期未能解决的植物绿枝扦插致腐与防腐理论及技术问题。
4、1990年前后,与周惠文副教授一起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病毒病害(桃红叶病)和一种新植物病毒, 并发明了该病害的防控技术。
5、1993年 ,发明了桃树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解决了传统稀植、一般密植、高度密植、草地桃园技术以及桃果生产销售中的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这一技术被先后列为北京农业大学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中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精选项目、国家农业部推荐项目,中国高级技术交流与贸易代表团赴美国、新西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技术交流与贸易项目,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并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授予“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6、1992-2000年,进行设施果树生产理论与技术、设施果树产品、生产模式与区域化研究,指出了我国设施果树科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结合实际国情,指出了设施果树科研、生产的发展方向,并就设施果树发展的区域化、产业化提出了具体意见与建议,为我国果树设施栽培与研究指明了道路。
7、2000-2005年,提出了草害控制与杂草保护相结合的农田杂草管理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以杂草资源保护为前提的果园杂草管理技术途径与方法,并对果园杂草进行了栽培学意义上的分类。同期还发现了桃、 樱桃、葡萄、番茄等植物中的散射光着色种质资源与开发价值,创造性地提出了植物散射光着色品种的概念,并展开了桃树散射光着色品种的育种工作。
8、2006年,发现了决定果树树体控制效果的根本因素,提出了随意控制树体大小的原理、技术途径与方法。
9、2000年以后,展开了我国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矮化多抗型无性系砧木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后创建了居于世界领先水准的果树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选育出红叶多抗型无性系桃、杏、 李树砧木新品种5个,矮化多抗型无性系桃、李砧木新品种8个,多抗型果树砧木种质、基因树种6个,种质资源评价和育成品种总体上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10、2006年,提出了一套适应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且兼顾早期丰产、优质高产稳产,又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修复功能的未来果树现代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方案,并于2010 年建立了800亩研究示范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