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营农杯”熊畈生态农场竞赛终期评审会线上线下同步召开,线下主会场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园艺楼207。本次竞赛由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主办,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拓展社团承办,香港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指导,“崇农尚美”敏聪乡村振兴奖/助学金提供资金支持。项目选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熊畈村小钱湾。参加本次竞赛的小组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组成,这些同学分别来自园艺学院、经管学院及人发学院,竞赛旨在发挥多专业交叉融合的优势,以“多学科交叉,多维度营建生态化、可持续的乡村农业景观”为追求,突出实践导向,通过研究真正在地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力求解决乡村最实际的“土问题”以推进生态农场的高质高效发展。
评审会开始,李险峰教授简要介绍了竞赛情况,并介绍了各参会评委。本次参加评审会的评委有:香港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的CEO戴珊、项目经理谌蜀黔;大悟县黄站镇熊畈村村主任熊祝福、村民代表熊浩;我校资环学院生态系的宇振荣教授、园艺学院蔬菜学系的刘庆洪教授、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的李险峰教授和刘剑副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耿爱莲副研究员。
评审会农大会场
评审会熊畈会场
评审会线上会场
部分作品展示
随后,三个参赛小组开始进行项目方案汇报。首先是由梁爽、张家骏、许一博代表第一小组进行汇报,汇报主题为“寓教于乐,多元共生”。该小组从政策背景、上位规划、现状资源等方面充分分析了场地现状,并利用GIS分析场地坡度与坡向,结合以上分析内容,小组成员在生态循环构建、运营模式搭建、废物利用、堆肥处理、水体净化、科普体验等方面均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呈现了一套完整的基于乡村自然教育的生态农场提升改造设计方案。评委们对方案的完成度表示了认可,同时指出方案仍存在提升空间,例如需明确生态农场的市场导向与主要的盈利点、可向当地政府咨询相关政策支持、考虑区分生产型与游览型路线等。
许一博汇报
随后,由张蕾代表第二小组进行汇报,该组小组成员坚持问题导向,在分析总结出场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分别提出相应对策:重新梳理场地内部交通流线、结合场地现状嵌入“鸡-猪-沼-鱼-茶”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改造现有老旧住宅设施,并将场地划分为八大功能区,围绕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进行农场的更新改造。评委们同样针对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包括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生态农场的产业亮点以及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疏解一部分场地功能等。
张蕾汇报
接着,由白荟婷代表第三小组进行汇报,该小组提出了修复水质、建立鱼苗转移通道、处理猪舍气味、进行生猪养殖文化科普、构建宣传科普系统等多方面的策略,并重点关注了场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评委们对其文化宣传方面的内容完成度表示了肯定,同时指出可以精简场地内囊括的功能、明确农场建设目标、补充相关数据支撑等改进方向。
白荟婷汇报
此前,竞赛组委会已于六月末组织了一次中期评审会,各参赛小组均结合中期评审的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优化。本次终期评审会,专家评委针对各组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点评,并表示三组参赛队伍的方案较中期有进步且各有侧重,可以相互补充。各评委在提出修改意见的同时,也鼓励参赛同学今后多向当地政府咨询相关政策、多与用户沟通交流、了解用户需求,从而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提升实践能力。随后,专家评委们经过讨论投票,确定了竞赛各小组最终排名。
专家点评
最后,李险峰教授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他指出虽然各组方案较中期汇报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同学们的设计倾向于应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而忽视了对陌生问题的探索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此,他提议以问题为导向来引入新知识,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锻炼面对综合问题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二是对主要问题的认知不够清晰,“主要问题”是进行设计的一个首要条件,例如生态农场维持经营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他表示,尽管本次是终期评审会,但实际上可以看作一个开端,期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李险峰教授总结竞赛
本次终期评审会圆满结束,后续各小组也将继续根据评委建议完善方案并最终提交成果,以期为生态农场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把设计做在乡村大地上。
竞赛评奖结果公示如下:
一等奖 基于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熊畈村生态农场更新改造
小组成员:郭添、张蕾、王利弘、陈宇帆、燕凌云
二等奖 寓教于乐,多元共生——基于乡村自然教育的生态农场提升改造
小组成员:梁爽、张家骏、朱正昊、许一博、杨果、高洋
三等奖 焕新绿野,共筑生态梦——湖北省大悟县熊畈村生态农场改造
小组成员:白荟婷、谷盈霖、陶甜梓、冯浩欣、沈红俊
公示期为2024年8月30日-2024年8月31日10:00。
联系人:“乡村振兴基金”项目组 园艺楼531 533
供稿: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
供图: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
编辑:园艺学院融媒体中心
责编:蒋晓彤 古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