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已于2025年3月4日、5日召开,园艺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师生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观看“两会”盛况。3月5日上午9时,学院师生分别在园艺楼110、205集中观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2024年整体工作,阐述了2025年工作主要预期目标,并围绕部分重点工作进行展开。报告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市场环境、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内容,与会人员深受鼓舞振奋。会议结束后,师生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畅谈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园艺学院副教授、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挂职副镇长,冯旭
作为一名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市通州区挂职的专任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两会”擘画的“三农”蓝图与基层实践的深度契合,更坚定了以科技赋能乡村、以创新激活治理的信心与方向。
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结合园艺学院车屯科技小院的建设,依托“校地联培”机制,组织农大师生驻镇开展技术攻关。在提升基于实践的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培育“新农人”,让科技扎根田间。此外,开发用地效率评价系统,科学指导乡村闲置资源和低效用地盘活,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村民致富。
作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践行者,我将努力当好中国农大与北京市通州区的“桥梁”,让“两会”部署在基层落地生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力量”!
园艺学院副教授、云南晋宁花卉科技小院教师,孙小明
躬耕教坛担使命 强农报国践初心。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教育议题再次成为焦点。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强国建设与农业强国目标的同频共振。
农业院校是教育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与我们开展的“科技小院”模式高度契合,通过师生扎根乡村,将绿色种植、数字农业技术推广至基层,助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立足课堂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更要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卡脖子”领域,推动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将论文写在广袤田野上。
“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既是嘱托,更是行动号角。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带领学生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践行教育报国初心,为教育强国与农业现代化贡献农大力量!
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园艺233班班长,秦玥铭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提到,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里程碑。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学生,我深感这一议题与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但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党中央领导,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通过提升质量、做大总量,宏观调控的增强和发展内生动力的激发,我国在粮食、就业、医疗、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总理强调,大家要共同努力,把农业的“铁饭碗”抓得更牢!这一号召展现了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绿色和新型消费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激发数字智慧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加强信心,我国必将乘风破浪,实现更远大的发展目标。作为未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更应肩负起责任,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江加怡
参加此次两会观看党日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的责任与使命。两会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贡献力量。我深知,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我努力学习生物科技等前沿知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也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撑。我将无比珍惜在校时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人才。两会报告中提到的“因地制宜推动农民增收”、“提升农村环境”等目标,让我更加坚定了服务“三农”的信念。我计划利用假期深入农村调研,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并结合自身专业,探索推广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如生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农大学子,我将牢记“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为这片我深爱的土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科生毕业年级党支部,陶甜梓
在今天的会议上,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无论是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还是民生改善、社会和谐,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众多的工作汇报中,我对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感触颇深,从会议中传递的信息来看,乡村振兴的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涵盖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其中,我特别注意到政府强调了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地位,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如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等,这些举措无疑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身为农业大学的一员,这些举措与改革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一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盛会。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果树学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博士研究生,姚启圣
作为园艺学科的博士生,研读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感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的深度融合,尤其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绿色转型等领域的部署充满期待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为园艺作物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注入强心剂。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背后离不开种质资源的优化与农业科技的支撑。未来,如何将分子育种、智能设施园艺等技术与传统栽培结合,推动果树蔬菜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是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而“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政策,则要求我们更关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园艺产业链布局,例如特色果蔬产区的标准化与品牌化路径。总理报告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与“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产学研融合的前景。通过参与地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智慧温室项目等实践,园艺学科既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又能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
蔬菜学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科技小院学生、硕士研究生,桂艺鹏
今天线上观看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会议中多次提到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重要性,这让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我所在的科技小院就与生态种植密切相关。会议中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我们农业领域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有机生态种植以减少化学投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与绿色生产方式高度契合。通过推广有机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会议中提到的关于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种植的政策支持,使我的内心对于我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作为一名科技小院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有机生态种植技术,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尽自己的努力通过科技小院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更多的农民能够接受并实践绿色生产方式,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蔬菜学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硕士研究生,潘曦
在2025年两会的教育议题讨论中,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与民生关切交织碰撞。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扩优提质工程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并计划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既回应了公众对普惠教育的期待,也彰显了教育作为共同富裕基石的定位。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已成共识,代表委员热议Al通识课程设置与技术伦理教育,反映出数字时代既要用好AI优化教学模式,更要守住育人本质中的人文温度。
教育公平议题呈现多维突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乡村教育数字化等提案,正试图打破地域与阶层的资源壁垒。心理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倡议,折射出教育评价体系从单一分数导向向全人培养的转型。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深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观赏园艺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硕士研究生,蒋玥
全国人大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观看会议,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和美好前景,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和过去五年国家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等,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也让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会议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强调了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正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我要努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为解决国家面临的技术难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我要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帮助身边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会议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作为研究生党员,我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民生需求,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切实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看全国人大会议让我收获颇丰,我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风景园林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博士研究生,王琳
热烈祝贺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全会的声音依然回响在耳边,振奋的话语响彻在这座有着百廿历史的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为2025年实现“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的重要一年。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研究生党支部的同学们聚集到一起,大家热烈的讨论着、欢呼着,一组组详细全面的数据,一件件落实到位的小事,一份份关乎百姓民生的提案,都展现着国之大者,利国利民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2024年5%的经济发展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30%左右的贡献率;以及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等。这些都让支部的每一位同学在强农兴农的征程中步伐坚定,让每一位同学在青春故事的书写中拼搏奋进,让每一位同学都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休戚与共。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随艰,持则可圆。在未来,我们每一位支部成员,都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锻炼,坚持刻苦奋斗,夯实专业基础,勇挑解民多艰重担,以更加激昂的科研干劲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业强国建设事业当中,以更加勇毅的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农大力量!
供图、供稿:园艺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古吉州 蒋晓彤
审核: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