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园艺师生在“艺”起

发布日期:2022-12-16 字体:[ ] 浏览次数:

学校11月24日凌晨接到西校区有一管核酸采样“十混一”结果异常,面对突如其来的校园疫情,疫情防控工作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学校下达各项相关防控指令,园艺学院积极响应并尽力做好疫情防控,各方面都精准布局、分工明确,全院师生严防死守、凝心聚力,使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守护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贡献应有之力。

主动请缨 精准布局

11月26日,园艺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即时召开了全院教职工大会及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通报传达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近日学院疫情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其中,由于学校目前人手短缺,我院自发组建战役师生志愿服务队,许多老师和同学自告奋勇、主动请缨,随时为学院和校园疫情防控贡献我们的力量。

11月27日, 园艺学院本科班主任和各科研团队召开“艺”起战疫-抗击疫情主题“云班会”,会中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为学生通报学校疫情防控政策,询问学习和生活困难,引导学生舒缓自身压力等。

封控期间,学院有教师志愿者充当送餐员,为被封寝的同学送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和他们温暖的关怀;有辅导员志愿者担任楼长,及时了解的物资需求并高效满足,寸步不离坚守岗位;有学生志愿者成为核酸信息录入志愿者,为在校师生保驾护航。

奋不顾身 疫往直前

12月1日,西区12号楼出现混检阳性,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再次发出倡议,号召教职员工作为志愿者为居住在临时管控的12号楼中的同学们送饭。园艺学院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指示,雷厉风行。据了解,在西区12号楼内送餐需要身穿防护服拎着几十盒的盒饭徒步爬楼,重量让志愿者们的胳膊酸痛,但是他们从不退缩,四批志愿者都有园艺学院教职工的身影。

学院博士后关平印看到学院发出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参与到送餐志愿队中来,为同学们服务,发挥了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响应学院号召,服务学校疫情防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院专职辅导员陆阳伟是第二批志愿者成员,他表示:“看到各位老师不分年纪,为了学生,肩扛手提的,一趟趟往返2至6楼,很感动。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早日走出阴霾。作为退役军人,军人本色不能丢。服从命令是天职,组织让干啥就干啥,没啥说的。”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陆老师以他挺立的军人之姿带领我们构筑坚实的护盾防控病毒的蔓延,保护我们的安全。

李威(2020)是学院派出的第三篇送餐志愿者。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他毫不含糊,肩扛手提隔离餐往返于餐点和各寝室之间,不曾休息半刻只为同学们能更早一点吃到热乎可口的饭餐。他坦言在此次服务中感悟良多——在第一线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细致的关怀,对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有求必应;同时,他见证了坚守在各个岗位来自各个部门老师的辛苦付出,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相互支持,感受到农大教职工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同学们在封控期间做到了不骄不躁,严守封控规定,相信以及配合学校的防疫措施,感受到了农大学子的高素养以及对学校的信任感。

在两批志愿者中,园艺学院冯轶是唯一的连续两次都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师。他对12号楼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不仅源于他本科、博士、博士后均在农大工作或学习,本科期间更是居住在12号楼,而且他是12号楼里园艺211班封控学生的班主任,因此他对学校和12号楼有很深的感情。疫情三年来,他看到过不少疫情中美丽的逆行者,此次有机会成为逆行者的一员,他感到“十分荣幸,好在不辱使命,为学校防疫工作略尽微薄之力”。12月4日,当第三批志愿完成任务后,他直接加入了第四批志愿者的队伍,并担任队长,继续为12号楼中的同学们服务,为园艺学院师生作出了表率。截至12月8日,随着12号学生公寓的解封,冯轶也才撤出,近十天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感到很自豪。

除了送餐志愿者,在封控期间,学生无法出入楼层,生活物资逐渐短缺。学院也有两位辅导员担任“楼长”这一暖心的角色,一手包揽登记、清点、分发物资的工作,时刻坚守在学生宿舍第一线陪伴同学们,与大家同吃同住。这两位楼长,就是陆阳伟和蒋晓彤,他们两位在学院是同办公室同事,战役期间变成了线上互相鼓励的战友。陆阳伟作为第二批送餐志愿者,结束志愿工作的他并没有随老师们撤出12号楼,而是转换身份,作为12号楼的楼长留在楼中继续奋战。

蒋晓彤于11月27日起入驻东区管控5天的学生2号学生公寓。工作期间,她和同事两人要对保障对全楼1300余名学生衣食住行。以一对百、尽心尽力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层一层、一间一间地为同学们分发物资。她表示作为一名有过冬奥志愿服务经历的志愿者、作为学生们最亲近的辅导员,就应该深入学生一线,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十分感谢学校和学院能给这次锻炼的机会。

学院洪波教授接到其课题组学生在机场附近的空港医院确诊新冠病毒阳性后,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和博后赵鑫、王智玲赶赴现场,自驾协助学生转运。从空港医院到顺义医院再到农大西区继教学院,全程百余公里、历时六个小时,他们将学生安全送达隔离点。学生导师徐彦杰也是全程电话关心关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隔离过程中,洪老师的关心一直没有间断,不仅每天询问学生身体状况,还让实验室在校学生送去蜂蜜柠檬水和药品。待学生身体恢复、符合返乡要求后,洪老师仍然要求学生“一站一报”,每一次汇报,洪老师的心就安一分。洪老师也时常入校送药和水果,给在校的其他同学送去温暖关怀。和洪老师和徐老师一样,学院还有很多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自己的学生。

除了教师志愿者,学院的学生志愿者除了主动报名核酸录入信息志愿者,还承担起帮助被管控的同学递送学习物资、传递药物的重任。在学院志愿者支队的统一协调下,学院学生考研复习资料及急需药品也陆续到达学生手中,主动为学校和学院分担防疫压力。

每录入一次信息,志愿者保障同学们的信念就更坚实一度;每递送一次物资,志愿者构筑的坚实后盾就更添一层;每送一次餐食,同学们对学校及学院的信任与理解就更深一份。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园艺学院每一位挺身而出的志愿者无疑值得所有人的倾佩和赞扬。

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

从学院下派工作,到志愿者们进行落实,再到住楼工作,学院师生遵守秩序、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自11月21日起,学院行政办公室的各位老师便开始轮班驻守园艺楼,其中住楼时间最长的便是其中年龄最长的高琪洁老师,高老师接到命令从第一天就开始住楼,一直坚持到学校通知教职工可以陆续换班才离开。年逾50岁的她,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大家把好学院的门,保护着她心爱的园艺学院。

自从核酸“一天一检”原则发布以来,园艺学院的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坚持下楼排队做核酸;并且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做到不串楼、不串寝,进出寝室及时消毒,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被封控的同学们沉着冷静,静待学校与学院发布指令,配合工作人员完成防疫工作。

目前,学院已恢复正常办公。院长李天红表示,这次抗击疫情的经历让学院师生的心更加紧密相连,也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信心,来源于决心!在新的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的指导下,在学校关于进一步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通知的要求下,全院师生更要凝心聚力、不放松、不懈怠,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没有什么能够冲散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必定能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参与学校抗疫情志愿教师名单:冯轶(2次)、刘剑、关平印(博后)、李威(2020)、陆阳伟、蒋晓彤;

参与学院值班值守:马斯、田永强、刘扬、孙婷婷、朱晓暐、杜敏敏、李威(2017)、李丹、肖遥(博后)、吴贝(博后)、张月夕、赵清翠(博后)、高琪洁、翟龙妹(博后)

(上述名单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信息来源:园艺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