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月24日播出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融合传播特别节目《一年之计——乙巳三农这么干!》中,报道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以下简称"科技小院")的创新实践。该节目通过实地采访与专家解读,展现了科技小院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作用,解析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支持科技小院发展"的政策导向。
作为我国首个聚焦海岸带景观与农业生态转型的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通过构建“双轮驱动,多方受益”发展模式,创新性融合宏观生态治理与微观技术突破,实现助农惠农、提升海岸带地区气候适应性和生态韧性的目标。在技术研发层面,专家团队开发沸石-生物酶协同海水养殖技术体系,缩短养殖周期,减少污染排放,优化生产模式;在生态治理维度,运用景观数字技术建立海岸带景观演变模型,探索生态效益尺度跃迁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熊亮表示:"我们正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生态重塑'的闭环系统,推动传统农业向气候适应性生态农业转型。"节目组实地探访了由实验基地技术员陈林科主导的"生态对虾养殖"示范基地,记录了小院研究生李奕萱、温艳、周颖等驻点师生开展技术培训的场景。
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开展技术培训和科学实验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科技小院模式连续第二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1800余个科技小院,形成2700余人的专家服务网络,万余研究生驻村实践。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首个基金化运作试点,由北京攀宝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的专项发展基金提供持续支持,北京攀宝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园艺学院共同建设。
"只有农业新质生产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懂科技、会运用的人来互相促进,向着有益方向发展。"节目评论指出,这种将实验室建在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的育人模式,不仅破解了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难题,更培育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供图、供稿:园艺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古吉州 蒋晓彤
审核: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