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园艺学院园林专业在园艺楼205会议室隆重召开"汇智凝辉、履践致远"本科联合毕设总结分享会暨北方实习动员会。会议采用线下主会场与线上腾讯会议相结合的形式,由风景园林系主任李险峰教授主持,联合毕设指导教师熊亮、黄越、刘剑,北方实习带队教师郭维,园林221班本科生及20、21级参与联合毕设的学生代表参与了会议。
本科联合毕设总结分享:多校联合中的互学互鉴
会议首先由参与本科联合毕设的学生及指导教师代表分享感受。园林211班陶甜梓同学代表参加2025届首都三校联合本科毕业设计的小组发言。联合毕业设计题目为:“河光共生计划”——永定河可持续露营带规划设计。陶甜梓同学对整个联合毕设的进程进行了回顾,分享了通过理性的分析来支撑设计方案的难忘经历,同时也为22级同学介绍了参加联合毕设对自身成长的帮助以及需克服的困难。
园林211班参加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10+高校联合毕业设计的陈宇帆、张蕾两位同学相继发言,他们小组的毕业设计题目为:“山脉水络、汤城焕新”——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南京市汤山古集镇片区景观总体规划及更新设计。两位同学从参加联合毕设的目的与意义、联合毕设过程、经验学习以及感悟体会四个方面进行分享,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院校在空间叙事、技术应用、规划思路上的特色,列举了可学习借鉴之处,从自身收获出发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未来的联合毕设。
最后由园林201班参与2024届首都三校联合本科毕业设计的梁爽同学进行分享,毕业设计题目为:血脉永定——北京市永定河流域门头沟段公园体系规划和门城湖公园南区灾后恢复与提升方案设计。她为大家介绍了本组联合毕设的大致内容,并回忆起过程中多次与老师同学们共同“攻坚”的时刻,提醒大家在参与之前做好理性抉择与心理准备。
之后,黄越、熊亮、刘剑三位联合毕设指导教师进行了分析总结发言。曾参与过两届首都三校联合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黄越和熊亮老师肯定了两届参赛同学的优秀表现,表扬了我院参赛同学的全力投入和综合素质。黄越老师就两届联合毕设题目难度、不同院校的学科教学特色、自身特点与定位等方面做了客观的分析,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保持整体认知的习惯,独立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熊亮老师指出设计过程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特性,提到关注思维逻辑的重要性,真实的理解自身角色定位并保持自信状态,敢于展现自身能力。
首次参与全国风景园林专业10+高校联合毕业设计指导的刘剑老师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态度,从组织模式、思维训练、心态调适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复盘,理性分析了我们与其他优秀院校的专业所长和特色,强调同学们自我认知,用于挑战、保持动力、不断进步的可贵,肯定了最终的呈现效果,同时也强调要关注该过程中学习经验的积累转化。
最后,李险峰老师就联合毕设参与情况及分享内容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联合毕设过程的重大意义,强调“祛魅”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任务。我们需要在参与与实践中真正的总结与认知自我,明确“兴趣是能量的源泉”,而兴趣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来自于有勇气去改变自我,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李险峰老师鼓励更多的同学与老师参与联合毕设,积极与其他院校沟通交流,提高自身能力与自信心。
北方实习动员:实践中的专业认知提升
会议第二项为园林221班北方实习动员会。李险峰和郭维两位老师对即将开展的北方实习的安排进行简单介绍,嘱咐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可重点关注园林中山形水系的布局关系,关注不同功能空间的布局特点,体会整体与局部、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冯旭老师也嘱托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虚心学习。常青、秦柯两位老师也分别为本次实习提供有效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带着问题去观察,用速写记录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场景,祝愿大家都能在实践中获得专业认知的提升。
通过此次会议,师生们对本届联合毕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结了自身优势与不足之处,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代际经验传递为下一届联合毕设提供有效指导。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勇于投身实践、敢于从实践中发现真理、追求自我的意识,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供图、供稿:风景园林系
编辑:蒋晓彤、古吉州
审核:付国强